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方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23 18:08:03


议论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经常见到的文体,相信同学们都想要掌握这种文体,在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在考试中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取得好的成绩。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编辑的议论文论据分析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刘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定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持,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三、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的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练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四、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五、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一篇文章在论述艺术修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有如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理由可以怀疑他的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到位。

六、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言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就犹在,则胜负这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七、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就是为了论证某一观点,引述两上相反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可使论述更全面、更深刻,论点更鲜明、更突出。在论证“逆境出人才”这一观点时,有人在引述“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和江郎才尽的江淹”等事例后,有这样一段对比分析:

这些事例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越优越,生活越安逸,他就越容易产生惰性,越容易丧失进取心;如若一个人的处境十分艰苦,他反而会“穷则思变”,艰苦奋斗,在忧患袭扰中不断前进。

对正反两面的事例作对比分析,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八、“二分”分析法

“二分”分析法,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论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析是对同一事实所蕴含的诸如功与过、是与非、利与弊等作出全面的考察和认定,而不是像“对比分析法”那样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作对比分析。《狼来了又何防》一文在引述“体育比赛中狼来了会夺走金牌、银牌、铜牌”的事例之后,有这样一段分析:

“狼来了”好不了?当然不好。由于狼先生的到来,把本该属于我们的金牌夺走了,为我们摘金牌设下障碍。可转念一想,“狼来了”也未必不好。正因为“狼先生”的到来,才暴露出我们的不足,逼着我们因“亡羊”而去“补牢”,或是逼我们再加快一些前进的步伐。我以为还是时而有“狼先生”光临的好。

作者借用“狼来了”的寓言故事说理,运用辩证的观点对“狼来了”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令人信服。

以上就是议论文论据分析的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阅读这类文体的文章,在写作的时候多运用这种文体,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彻底掌握议论文的。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