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中语文阅读学会多层次地感悟语境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06 18:01:02


语文是我们必学的一门学科,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学习到阅读。下面学大为大家准备了关于高中语文阅读学会多层次地感悟语境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读懂远时空的文章作品,必须了解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发现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地反映了一定时代,一定地域的社会风貌,又曾发现,对纷繁各异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作真实描写的语言现象,有时正是阻碍我们对作品深刻理解的绊脚石。对我们学生来说,倘能了解一点古文化常识及民众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如读《鸿门宴》,对“项王东向坐”仅作字面翻译是不够的,须知“东向坐”在秦汉时期是“尊座”,按当时文化习俗,刘邦作为上宾应“东向坐”,通过这一细节,司马迁把项羽妄自尊大的性格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又如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我们对文中写父亲艰难地翻过铁路上的障碍,买来橘子送给儿子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津津有味地赏析一番,而对“橘子” 本身的蕴含的内容却不一定注意。其实,扬州人特定的买橘是寄着深蕴的,“橘”与“局”谐音,送橘给亲朋好友就是希望“走局”。联系《背景》写作的特定背景,朱自清的父亲失业赋闲,加上老母病死,家境已不景气了,因而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车站买橘送别,正是希望儿子“走局”遇好运,父爱子的情怀可见有多深切。

总之,有些语言现象,一旦放置到更广宽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认识,读者获取的信息就更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二、唯了解情境,辨析情境,才能悟透深蕴。

尽管“情境”包含的因素较多,但简言之,它是由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情”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请看下面的例子:

“大嫂,你放着吧!我来拿”,“你放着吧,大嫂”,如果孤立看这样的文字,表达人物的感情究竟是出于关怀对方,还是制止对方的某个举动,恐怕很难断定,对读者也不会产生过分的刺激。但是,现在请你再读鲁迅在《祝福》里的描写。

鲁家祭祀时,四婶嘴里慌忙说出“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在祥林嫂捐了土地庙门槛后的一次祭祀时,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

至此,悲剧气氛骤然强烈了,结果是,第二天,祥林嫂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记性尤坏,后来终于被“打发走”,成了乞丐,最终死在除夕的风雪之中。

四婶慌忙地说这句简单平常的话,不仅给当事人祥林嫂以强烈的震动,也给读者以不平常的刺激,引起读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仇恨和对封建礼教的牺牲者祥林嫂的同情。

一句平常的话何以产生这样大的效果呢?单从语言结构来分析,我们无法回答这问题。不过,一旦想到鲁四老爷家对“祝福”这一年终大典的重视,想到鲁四老爷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的身分;另一方面,又想到祥林嫂死掉两个丈夫及儿子遭狼吃的噩运,再进一步想到祥林嫂受封建迷信的骗,以捐门槛做替身的渺茫希望,我们就不得不承认鲁四婶嘴里说出的“你放着罢,祥林嫂!”这话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效果,读者在鲁迅用高度的艺术手法再现出来的上述语言环境中,自然会产生出对封建礼教和统治阶级的憎恨,对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的担心和同情。

大凡出色的文艺作品,作者都是精心营构了特殊的情境。我们是有全面了解、深刻领悟作品所描绘的具体情境,才能体味到作品中特定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推测语脉,揣摩词句,求得语言的连贯协调。

由于“外部语境”是一篇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特定的情境所构成的,因此,读者往往感到它是隐匿的。被认为“内部语境”的上下文、前言后语则显明多了。现从有关的阅读试题中选择两例,揭示一点要领。

1991年全国高考上海卷现代文阅读第9题的设计,就属于检查学生对语段内部语境的辨析能力。这个语境是:

“读书吧,( )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试题问道:

括号中还有一句话,最确切的应该是( )

A、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

B、让书本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吧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都在书里

D、书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无论是从语意还是从语气的角度来体味,上下文确定有语脉存在,体察前后语境应选准答案的关键,“读书吧”,是个祈使句,四个选项中只有A、B是祈使句,这跟前一句语气应合了;进一步筛选,从语义的连贯性看,空处后一句“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是A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具体化。故答案为 A。

1992年全国高考卷谈竹与中国竹文化的阅读题,其中也有拿来可作例子的。有一题问道:

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只填序号)

①雄健、豪放( )②古拙、朴质( )③雅致、逼真( )

其实,只要捕捉到原文中明朗化的语言信息,并作一点求同思辨,答案就迅速确定了。原文介绍说:“萧悦工画竹,有雅趣”,这里的“雅趣”跟题目上的评价语“雅致”是吻合的,原文又引白居易的诗称赞萧悦的画,诗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不似画”岂不当做真竹了吗?“疑有声”,显然更信以为真了。再作概括,便是言其画太“逼真”了。原文又说苏轼的画“气魄极大”。由下往上“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这就类似题目上“雄健豪放”的评语了。原文在介绍清代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时,说他的竹画“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一比较就会发现,它与“古拙,朴质”实质一样。

语文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上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学会多层次地感悟语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